四川“95后”女警罗慧琳,以无畏与柔情书写新时代警营芳华
本网讯 李佳芳 通讯员 乐公宣
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的青山绿水间,一位“95后”女警用行动诠释着忠诚与担当。她叫罗慧琳,沐溪派出所副所长,从警8年来,以“细心、暖心、耐心、爱心”的“四心”工作法扎根基层,用柔肩扛起平安重任,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成为群众口中的“铿锵玫瑰”和“贴心人”。

危急时刻显担当:空手夺刃护民安
2021年11月19日,罗慧琳下班途中突遇一名男子持刀袭击女子。她毫不犹豫冲上前,大喝“住手!我是警察!”,在锋利菜刀挥下的瞬间,以精准的动作徒手夺刃,并协同群众将歹徒制服。这段视频被路人传至网络后,迅速引发全国网友关注点赞,她因此获评“天天正能量”特别奖。面对赞誉,她将1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困难妇女儿童:“危机时刻,警察必须义不容辞。”

这并非她首次直面危险。从警以来,她全程参与接处警2000余起,参与侦办行政案件120余起,打击涉黄涉赌涉毒人员50余人,用行动筑起一方平安屏障。
“四心”工作法践初心:服务群众“零距离”

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罗慧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心”工作法。“细心”为基石,她以“细致入微、毫厘不差”为准则,确保基础工作零差错。“暖心”为宗旨,她在服务流程做“减法”,特殊关怀做“加法”,为老弱病残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暖心服务。“耐心”是秘诀,她换位思考,深挖矛盾根源,跟进协议履行巩固成果。“爱心”为动力,她依托荣誉建立工作室,联动多方摸排隐患,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法律支持,成为坚强后盾。

在沐川的崇山峻岭间,罗慧琳的足迹遍布辖区每一个村落,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四心”工作法。山区一位精神疾病老人未办理身份证,她顶着被棍棒驱赶的风险,耐心安抚老人情绪,历时一个多小时完成证件办理;留守儿童无法到派出所办证,她背着设备上门服务,让群众“零跑腿”;面对房屋漏水纠纷,她半年间数十次走访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基层工作没有惊天动地,但每一件小事都是群众的大事。”罗慧琳的警务背包里,装着为村民准备的办证材料,更装着“把群众当亲人”的赤诚。担任内勤期间,她创新“党建带队建”模式,推动支部获评省市“最强支部”“青年文明号”,并成立“手拉手帮扶小组”,为困难民辅警解决实际难题,让警营成为温暖的大家庭。

柔情守护“她权益”:照亮困境中的微光
2025年,建立起“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站”,罗慧琳为受侵害群体提供全链条服务。面对抑郁症女孩手臂上的伤痕,她轻声安慰:“要好好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对偷卖手机卡的叛逆少年小宇,她坚持每周谈心,用自身经历感化:“我像你这么大时也犯过错,但改正后成了警察。”如今,小宇已承诺“有事第一时间找小罗姐”,并主动规划未来。
截至目前,她已为17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自掏腰包为受害女孩购买衣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织就一张守护网。她说:“这些孩子就像竹笋,需要有人帮他们拨开泥土,才能向阳生长。”

火炬传递薪火:刚柔并济展风采
2023年7月,罗慧琳作为成都大运会第98棒火炬手,以坚定步伐向世界展示中国女警形象。她将火炬传递的荣誉转化为动力,将1万元基层就业卓越奖奖金捐赠母校四川警察学院,资助贫困学子:“是学校教育我走上从警路,希望更多青年坚持热爱,服务人民。”
从青涩警校生到基层多面手,从“派出所大管家”到最年轻女副所长,罗慧琳始终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服务延伸至末梢。然而,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她也有自己的遗憾。孩子7岁了,她因经常加班而疏于照顾,家庭与工作的失衡让她感到愧疚。但她依然选择坚守,因为“警徽在山水间闪耀”是她不变的信念。
在沐川的竹林风中,罗慧琳的故事仍在续写。她以坚韧守护平安,以柔情温暖人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成为竹乡大地上群众心中的温暖依靠和守护平安的坚强力量。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