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 主办  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以法律为基石 培育新时代法治文化

来源: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伍龙山

  2025年11月15日,中国法治文化网华中工作部常务副主任王汉连在“湖湘法治文化创新研讨会”上,以《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和促进法治文化的发展》为题作了主旨发言。笔者认为,法治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而法治文化则是这块基石得以稳固的深层支撑。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既要完善法律体系这一“硬约束”,更要培育法治文化这一“软实力”,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民族血脉,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

  法律是法治文化生长的制度根基

  任何文化的孕育都需要适宜的土壤,法治文化的生长尤其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体系。从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到各个领域的专门法律,再到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这些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不仅构建起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更承载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正如财税领域的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的预算法、税法等作为支撑,整个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同样需要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载体。这个体系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及时回应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带来的法律挑战,让法治文化始终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

  法律实施是法治文化养成的关键环节

  “徒法不足以自行”,写在纸上的法律只有通过严格的执行才能获得生命。行政机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每一次执法中都展现程序的规范与结果的公正;司法机关坚守公平正义底线,通过每一个案件的审理传递法治精神。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法律能够有效保护权利、公正解决纠纷时,对法律的信任就会逐渐累积,法治文化也就有了生长的养分。相反,如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再完善的法律体系也只会成为摆设,法治文化建设更无从谈起。

  普法教育是法治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法治文化的形成需要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社会共识,将外在强制内化为自觉遵循。传统的“灌输式”普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需求,我们必须创新方式方法,让普法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法治动漫、以案释法等生动形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道理;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精准普法,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种子,帮助企业经营者树立合规意识;建设法治文化广场、长廊等载体,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治熏陶。当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社会习惯,法治文化便真正落地生根。

  多元参与是法治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法治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也非单一主体所能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国家机关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日常工作;法律服务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学校、社区、企业等都要成为法治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每个公民都应成为法治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法治文化才能枝繁叶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准确把握法律与法治文化的辩证关系,坚持以完善的法律体系引领法治文化建设,以严格的法律实施夯实法治文化根基,以深入的普法教育传播法治文化理念,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培育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
 

  编辑:刘娜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