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散文

牵牛花

来源:网投 作者:田语

我不爱花,所以也不养花。

结婚时曾经买过两盆花用来点缀浪漫。一盆麒麟掌,耐旱,缺水而死。一盆文竹,袅袅娜娜,殁于空气清新剂,枯硬成不朽的标本。于是,总感觉养花就是对不起花。

时隔数年。最近又买来两盆青香木,为祛除新居的甲醛。我怕生病,于是勉强维持着它们的生命,功利性可见一斑。我有时想,它们呆在我家里,就像有人降生在贫民窟、难民营、战场上,总要揣着辘辘饥肠去接受生命垂危的恐吓,真是可怜。

这还不算可怜。后来,每只盆里又破土而出两枝“异类”,先是娇嫩可人,像张开小嘴攥了粉拳打着哈欠的婴儿。恍然间如遇神助,气势汹汹见风就长,扭了身子一把拽住青香木的枝干,蹭蹭蹭,猴子爬杆,蹿几蹿就上了顶。青香木们无端遭遇抢吃抢喝,还被欺负到头上去,这下真可怜了。

我不能坐视不理,欲除之,被母亲拦住。从此我又多识了一种花——牵牛花。

其实,很早以前在故乡我已经认得它。只是,它须得开花,在清晨开出一朵朵醒目怪异的喇叭。我不熟悉它的幼年,再过个一阵,它就能十八变了,变成我熟悉的样子。他乡遇故知,我怎能不心生喜意呢。

故乡的气候温差很大,早穿棉袄午穿纱,此话虽有些夸张,夏天里,清晨也确是寒意袭人。从舒暖的被窝出来,到院子里洗漱,激灵灵的,爬一赤膊的鸡皮疙瘩,紧吸住皮肉,抖也抖不掉。那是种莫名的清凉,唯有糙陋粗朴的小院方能营造得出。院外人稀地广,山外有山,只偶尔传来禽鸣、犬吠,人的咳嗽,愈加衬显出深蕴生机的寥廓和清寂。一切都沉浸在澄澈的亮青中。晨风吹进小院,恰好就成了拂风,又几乎是静止驻足,傍住早起的人们撒娇。人的心一下子就温软了,能挽住行走的风,感受到透明的自己,品味出细若游丝的美丽。

院子里种着瓜果蔬菜,以茄子辣椒西红柿居多,正在季节,纷纷结出各色各形的果实来,垂坠在绿叶里沉思,颊上必挂了一两颗晶莹。一只黑狗迷离着眼神从窝里爬出,头磕在窝顶上,砰的一声。它很不在乎,半趴在地上长长地伸个懒腰,嘴巴大张开,却从鼻孔拖出个拐调儿,一溜儿的哈气消散在空中。转过头,朝人有意无意地摇两摇尾巴,又躬身进了窝,仿佛从没有出来过。只有几缕阳光悄悄擦过院墙,探头探脑,小步小步地踅进院子。定睛看时,它又伪装得不曾有过丝毫的动静。时间如一河清亮而黏稠的液体,缓慢地涌动着,随时会停下身来打个盹儿。

平顶屋窗户下方的院墙边上,随意戳放着一些粗粗细细、高高矮矮的木条、木棍儿。不知何时,有绿色的藤蔓攀缘而上,寂寂的并不惹人在意。某个清晨,它猛地就铺满了半个墙面,白的,粉的,红的,紫的,靛蓝的,朝阳向天,扩张成欲飞的喇叭,在微风中瑟瑟招摇,默然鼓吹,昭告它如歌如舞的升腾历程和脱俗脱尘的俏然清丽。

野性的它,是百花中的丑小鸭,会在不经意间脱胎换骨,轻盈如精灵面世。它是不着粉黛的村姑,待到花开,已做了凌空绳上的芭蕾舞者。它是乡野莽夫,甫降尘世,已张口默读起满腹的无字天书,羽扇纶巾,文雅秀逸。我惊讶于它的单薄轻软,如从绿色的汁液中抽取的蝉翼,能够折射出晨光的七彩。每到午时,大大的喇叭早已踪影全无。它们都纷纷展了翅膀飞逝而去,从不曾零落红尘。牵牛花是清晨的使者,拽住清晨的一缕衣带飘来,荡去,把大段的时光甩给了易老的我们。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双手原来已是这样的苍老。我不敢说,只把思绪岔开,说咱家以前的院子里就开有牵牛花,说那时候它们开得真漂亮。母亲若有所思,像是要回到从前。见母亲发愣,我又问这为什么叫牵牛花?为什么又叫喇叭花?母亲正把“两枝异类”移栽进空盆,随口说藤子像牵牛的绳,花开得像喇叭。我微微笑。母亲却问,咱家以前有牵牛花吗?我不禁怔住……

房间飘窗下方的落地玻璃前,安装了不锈钢的造型护栏。迁家的“两枝异类”就摆在护栏靠墙的一角,恰好被窗帘遮挡住。飘窗前,太阳升起,又落下,叠加在印象里,似快放的影带。影带里,我是追赶太阳的人,热烈地朝前奔跑,看不见随形身后的歪歪斜斜。某个周末的清晨,母亲站在飘窗前望景,我蓦地就看见了银色护栏上的那片蜿蜒翠绿,三五朵圆圆满满的喇叭花步履蹒跚地踮起脚尖,昂然翘立,娇态可掬。晨光泼洒进来,在它心样的叶片上闪闪跃动。下意识的,我惊异于它的存在,随之,又惊异于它的美丽。哦,牵牛花开了,我脱口而出。母亲笑了,说早就开了,你整天忙,哪儿有空来欣赏。

怎么会没空呢?那时候,我就站在清晨的院子里看牵牛花,整个心儿都绽放成喇叭,满盛了悠闲。眼神也会生了双翅,乘清风,点花蕊,又弹起旁落,沉湎于摆浮无定的逍遥。怎么会有空呢?那时候,母亲在农场种地,披星戴月地往返赶路,却总也赶不上院子里那童话一样的清晨。

我怔怔地想,牵牛花,其实就是牵牛的花。喇叭花,就是宣扬的花。曾经,母亲是牛,被它牵向今日的清晨。现在,我也是一头牛,却被它牵往昔日的院落。此时,它打开喇叭,吐露着心声,跨越时空,叙述着美丽。

若前去倾听,它会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简介:田语,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天津市公安局政治部。曾在《天津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作家网、《渤海早报》《天津政法报》等媒体刊物发表多篇散文作品。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张国庆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