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警故事

一块石头的故事

来源:警界散文 作者:刘缙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民警瞿洪伟

  瞿师傅的坚持

  “就是这块石头!”瞿师傅翻动找遍了案发现场周围的草地,终于在边角处找到了这块不起眼的石头。没问题,就是它,嫌疑人就是用这块石头把车窗砸坏后偷盗车内财物的,瞿师傅相信自己的感觉。

  瞿师傅大名瞿洪伟,刑侦支队刑科所民警,在所内被尊称“大佬倌”,这是浦东南汇方言,意思是做事情非常厉害。自从198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金山分局刑科所,瞿师傅在刑事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二年,他用精湛的技术和对刑事技术的热情,赢得了“大佬倌”的尊称,当之无愧。

  2020年2月22日晚8点,瞿师傅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在朱行工业区金百路茂业路路口发生一起盗窃车内物案,要求勘验现场。瞿师傅一到现场就倒吸了一口凉气,两辆轿车并排停放在朱行工业区的一条丁字路口旁,车玻璃碎了一地,周围都是荒凉的草地,这种野外的勘查现场,监控啥的肯定没指望了。

  没有监控,就得靠技术了。瞿师傅按照现场勘查规定,开启了执法记录仪,仔细询问了被害人,根据常规步骤开始操作。车内翻动部位的微量物证、车窗上的指纹,车身上的脚印,瞿师傅一个都不放过,就这样一点点地发现线索,提取痕迹物证,等到晚上快11点的时候,在场陪着的被害人都有些不耐烦地询问:“师傅,你勘查完现场了没有啊,我可以把车开走了么?”

  “没有!”瞿师傅有点火,但又不好意思发出来,“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都不嫌麻烦,你们被害人怎么还不耐烦了呢?”瞿师傅心里想着,手上的勘查灯却一刻不停地在现场附近的草地上搜索着。提取了那么多的痕迹,可偏偏没发现最重要的—那块石头,他不甘心!车窗被砸坏的中心呈不规则形状,最大可能是嫌疑人随手拿地上的石头把车窗砸破后将车内财物盗走,可现场附近那么多石头,这黑灯瞎火的去哪里找呢?

  就是翻遍每一块石头,也要找到它!瞿师傅扩大了搜索范围,在这隆冬的深夜,气温已降至零度以下,野外的寒风呼呼地直往人脖子里灌,只有一道勘查灯的灯柱还在草地上不停地跳动着,伴随着灯柱的是瞿师傅一团团哈出的雾气,他低着头坚持着,额头上已不知是白发还是白霜。

  “找到了!”勘查灯一闪而过,扫过的地面上有块石头反射出微弱的闪光。瞿师傅凭直觉告诉自己,没错,就是它!从到案发现场的不远不近的距离,石块与车窗上砸出的洞的吻合程度,石头上那残留的一点点碎玻璃,在勘查灯下反射出微弱的闪光,无不提示着瞿师傅功夫不负有心人。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民警金晓剑

  小金的坚定

  “一块石头?”法医金晓剑一上班就看到案件受理室的桌子上那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不知是昨晚加班没睡好还是一上班就要面对这么个高难度的检材,他有点懵。金晓剑已经不小了,他是90后,不过是年纪最大的那拨90后,1990年出生的他已经从警五年了,可在刑科所里他还是不折不扣的小伙子,是最年轻的技术员,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金。法医专业毕业的他一从警就被分配到刑科所从事现场勘查以及法医勘验工作,2017年生物物证实验室一建立,他又被安排学习DNA技术,是刑科所里难得的全能型人才。

  小金从事现场勘查的时候就跟着瞿师傅,对他现场勘查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瞿师傅提的石头肯定没错,但这石头怎么涂取上面的微量物证呢?”小金一下子没底了,以前现场勘查也提取过砖头泥块之类的检材,可是因为:一是这类检材容易被泥土污染,导致表面的微量物证降解;二是不知道嫌疑人用手握持的是石头的哪一部分,手上的微量物证残留在哪里也不知道,无法完全转移到提取棉签上;三是检材上微量物证很少,一旦涂错位置将无法提取到有效的DNA,所以像石头这类检材一直以来很少检出,算是实验室遇到过最难的检材,也是实验室检验人员最不愿意碰到的检材。

  难,也要做!检材提取分析最难的就是判断嫌疑人的微量物证残留在检材的哪个部分,小金仔细询问了瞿师傅现场情况,又反复查看了现场的照片,对现场的情况大概有所了解后,他心里开始有了底气。在实验室里,小金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头抓着那块石头,想象着实验室的窗户就是现场的车窗:“这块石头在哪里握持后砸窗会比较方便呢?”他模拟着嫌疑人的动作,一遍又一遍尝试着。没错,就是这!经过无数次的模拟,小金终于确定了用棉签涂取的位置。“就是它了!”小金用棉签提取着石头上他认为最有可能残留微量物证的部位。

  这几天一直阴雨绵绵,这天,阳光难得照在实验室的台面上,让人身上暖洋洋的。湛蓝的天空沁得人直想把口罩摘掉,去呼吸新鲜又久违的空气。做DNA实验有时候也要运气的。“今天天气这么好,我运气应该不错吧?”当小金完成了检材的前处理,将最后一个离心管放进了实验仪器里,他开动了仪器,信心满满地等待着结果。

  23日下午4点,瞿师傅睡醒就看到政务微信里发的信息,他提取的石头上的微量物证已经比中了一个盗窃嫌疑人,而这个嫌疑人已经被朱行所抓住了。“牛!”他在群里点了大大的赞。昨天晚上的案子,他出现场一直到凌晨1点,晚上直接就睡不着了,只好趁中午的时候休息,刚睡醒就看到好消息,“DNA技术真是厉害!”他由衷地感叹道。从警三十多年,刑事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从手工比对指纹到全自动的基因测序仪,仪器不断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刑事技术人员那颗对现场坚持而永不放弃的心。

  看到政务微信盗抢骗群里一堆的大拇指点赞,小金也挺开心的,这是他第一次在石头上做出了DNA,还比中了嫌疑人,“只要提取的部位是对的,石头上也是能做出来的,看来只要不放弃,就有成功的可能!” 小金对自己的技术又坚定了信心!

  下午5点了,瞿师傅像往常一样坚持在下班前整理好自己的勘查包,准备迎接明天的现场。他一直说勘查包里的设备就是军人的枪,一定要时时照看,用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小金还在加班,又一份疑难检材需要检验,办案部门还在急等着DNA的结果,他小心地跟女朋友道歉后又投入到紧张的DNA检验中。

  窗外,金色的夕阳洒在金山分局的大院里,映得院中央迎客石上的“金山公安”四个大字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刘缙,供职于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刑侦支队。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