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湖北省人大代表徐锋:有一种美好叫荆江畔的“瓜蔬梦”

来源:湖北省石首市人民检察院 作者:姚昕君 田子豪

  夏初的荆江碧波荡漾,湖北省石首市大垸镇的千亩瓜田里,一株株青翠瓜苗正舒展藤蔓。作为湖北省人大代表和全国劳动模范,徐锋轻抚叶片查看瓜苗长势的动作里,饱含着对土地的特殊情愫。这位天字号瓜蔬合作社的“掌舵人”,用十余载光阴在家乡果蔬产业发展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11.jpg

  时针回拨至2012年,一通紧急电话让这位湖南农业大学高材生的人生轨迹发生转折。家中西瓜滞销面临绝境,乡亲们守着土地愁眉不展的苦诉,激起了徐锋血脉里的农业情怀。“土地不该是负担,而是乡亲们的金饭碗!”他放下城市事业,在田埂上踏出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从挨家挨户跑销路的“卖瓜郎”,到领办荆州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新农人”,徐锋的转型充满破局智慧。他主导的“瓜-瓜-菜”轮作模式破解土地连作障碍,推行的减肥减药技术让瓜蔬品质跃升,参与制定的“瓜—瓜—菜”种植技术湖北省地方标准更成为行业标杆。当石首市人民检察院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些创新实践时,敏锐捕捉到了法治护航的切入点。

12.jpg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应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在省人代会上,徐锋的建议与检察机关守护“舌尖安全”的使命不谋而合。石首市人民检察院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诉讼检察“回头看”活动为契机,邀请徐锋担任特约监督员,共同开展农残检测专项监督。在田间地头的法治讲堂里,这位“土专家”用方言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把合规经营理念种进农户心田。

  当建成荆州市首家西甜瓜科普馆,质量安全教育的“种子”找到了破土的沃土。在500亩自建示范基地、200米科普长廊、1000平方米高效观赏菜园、“徐锋”采摘园、蔬菜冷藏保鲜室、农残检测室、产品陈列室、加工配送中心等设施里,立体化展示与沉浸式体验交织出质量安全教育的生动课堂。通过“田间法治课”、检察开放日等活动,徐锋代表与检察官共同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方言讲解、实操演示,让“用良心种瓜”的理念深植社员心中,为乡村振兴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在“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中,这种“技术+法治”的协同效应持续释放能量。徐锋制定的种植技术标准与检察机关推动构建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深度融合,形成“技术支撑+法治兜底”的双重防线。检察机关通过督促部门履职、协同治理,农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科学种植、销售,推动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守牢农产品安全“第一线”。正如徐锋在检察官走访时所言:“当技术标准长出法治牙齿,老百姓的菜篮子就扎紧了安全绳。”

13.jpg

  暖风拂过连片大棚,清新的瓜苗香在空中肆意弥漫。徐锋的“瓜蔬梦”,是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发展梦,更是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共赢梦,让法治之光在广袤田野上绽放出了最动人的色彩。从田间到餐桌,从传统到现代,这位永远走在田埂上的全国劳动模范深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没有休止符,就像荆江的春潮,永远向着阳光奔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