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纪实

因为信仰(十六)

来源:网投 作者:李万军

曾德凤的“遗书”

采访中,三组村民曾德凤掰起指头,既理性又形象地给我算起了一笔账。她说,说白了名誉村长的殡葬改革,就是不浪费土地,不污染环境,不铺张钱财。比如,殡改前,装遗体的棺材,不管你家里有没有钱,大多都是用十八筒圆木打制而成,像这样一口棺材,对树种的要求高,至少都要碗口粗以上的木材,且大多以柏树、松树和楠木等珍贵树种为宜,长成这么大的树,至少也要二三十年才行,价格至少也要7000元以上。殡葬改革后,现在一般只用两公分厚的平板,价值大多只有1500元左右,这样推行下去既节约木材,又减少了开支,有啥不可哩!她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她只要一有空看娘,就会经常对自己86岁的母亲讲起送上六塔山的好处。根本不用曾德美等出面工作,老人的思想早就通了,不仅自个儿通了,还老想着要拉别家的婆婆上六塔山入伙作伴哩!

贺文清之子、党员贺丕龙曾经这样说:等过世的母亲一满三年,他就会同父亲一道,将母亲的新坟迁葬“山河圆”内,支持生态殡葬。老支书曾德平,在薛家村里算得上是最“著名”的红白喜事主持;原来他每主持一场红白喜事,都是要收取一至几百元不等的红包礼金,可现在却判若两人,不仅分文不收,而且还主动做起了个别村民的工作,顺势当起了宣传生态殡葬的形象大使。

王新法眼见这殡葬改革已经在多数村民的头脑里打上了烙印,便决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针对老年的和中年的村民发起了“立遗嘱、写遗书”的活动。在这新一轮的殡改活动中,理解得最透、贯彻得最好的,还是要数曾德美的妹妹、唐弟育的妻子曾德凤。

这个曾德凤现年四十八岁,虽然没读几年书,但心灵手巧、头脑灵活,接收新思想快,在薛家村“半边天”里,算是数一数二的新型妇女。她与唐弟育生有一子,正在省城上大学。她在王新法发起“立遗嘱、写遗书”的新一轮活动一开始,即快速响应,创造性地写下了“给子孙们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尽管笔迹潦草,全是土言土语,也不乏错别字,但她写得情真意切,说得明明白白——就是当她百年之后,一定要子孙们按王新法倡导的殡葬改革方案执行生态安葬。

她是这样写的:

 

子孙们:

莫怪我文化差,今天我拿起笔,只想把我在生时的意愿写下来,好传给你们,希望你们在我百年之后服从我的意愿。

俗话说:“猴子再聪明都解不开绳结,人类再聪明难料自己死活”。妈妈在生没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财富为你们留下,但走后也不想给你等添上什么麻烦,就想为你们留下一点精神财富。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农村都有养老金、有医疗保险;若家中出了什么事,还会有特殊照顾的。比如不久前,你伯伯家失火后,镇里村里、军人团队、薛家青年和亲属们,有钱的捐钱,无钱的捐物或出力,都尽可能地为你伯伯家增砖添瓦,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这就是社会上的正能量。

当然,我们不能只想着要国家和社会的帮助,却不想着怎样为国家和社会回报些什么。想到这些,所以我想就此留下一封信,给你及你的子孙们放着,也算作是我的一封遗嘱吧。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一般也就那么几十年,大家老说要珍惜生命,活在当下。我也想在生时过好点,按名誉村长的话来说,就是要“厚养薄葬”,死后啥也没了,也不需要那些形式上的东西了,再好的棺材都会腐朽,花再多的钱也换不回命了。何必要再占田土,再浪费资源,再“风光”自己哩!尤其是在你们这一代,一定要把咱们土家族一些不好的丧葬陋习彻底改掉。我死后,一不要花钱买装老衣,二不要放鞭炮,三不要大棺材。若到时,南北镇一带有了火葬场,最好是火化吧,然后把我装进骨灰盒里就行了;安葬时,若“山河圆”里还有空位,就把我送到“山河圆”,若这个地方没有空位了,就请随便找一株油茶树,把我放在油茶树下吧,就当作是一把有机肥。也许我不一定高寿,说不定六十以前就走了,若是这样,就请把我有用的生理器官捐献给社会上需要的人吧!

这就是妈妈给你们留下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我给子孙们立下的遗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薛家的明天会更好。希望你们身体健健康康,事业红红火火,家庭幸福美满。

请你们服从我的意愿!

                                                            

 

                                                          曾德凤

2015年8月28日

 

至目前为止,“山河圆”里的“万古流芳园内,已先后迁入了11座普通村民先人坟,直接安葬近两年故去的村民5人。同时,“生态殡葬”的理念,也正逐步被村民们认同了。

 

 

引来了金凤凰

王新法自打来到薛家村,尤其是推行殡葬改革一炮打响后,尽管他极不情愿见报上镜,但石门、常德和省内外的各级媒体不可能当“睁眼瞎”,于是纷纷跑来采访,想大肆宣传他,但大多数都被他婉拒了,面对少数坚定执着的采访者,他不得不敞开胸怀,坦诚相见。他在每次接受采访时,说的头一句话就是:“谢谢,感谢你们关注薛家村。”

有一天,常德日报记者欧阳冰以《名誉村长王新法》为题,推出了王新法扶贫薛家村的整版报道;2015年年10月30日,湖南日报不惜版面,刊发了该报记者周勇军、通讯员李飞采写的《68座烈士墓背后的扶贫传奇》特稿。在平面媒体率先发声后,当地的电视、广播和各大有影响的公众号也陆续加入到传播王新法真扶贫、扶真贫的事迹中来。总之,从民间到官方,从民间到社会,从民间到媒体,很多有志之士和群团组织都瞄准了王新法,王新法也先后获得了“中国好人”、“常德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感动常德十大人物”、“湖南百名是美扶贫人”、“中国助人为乐好人”“先富带后富十大先进典型”等等荣誉称号。

在媒体广泛关注之后,一些想在扶贫领域做点贡献、办点实事的企业老总们,不觉间也停下行色匆匆的脚步,揉了揉眼,逐步地看好王新法,看好“山河圆”,看好薛家村了。

转眼间就到了2016年。王新法的“愚公移山”和“筑巢引凤”战略,开始初露端倪。常德市国资委旗下的经投公司看到薛家村,不仅生态环境好,而且人文历史也不错,尤其是听到看到了义务扶贫来的王新法,不仅扶贫理念超前,而且扶贫项目精准,最关键的是人格魅力无限,遂决定在这里铺开旅游产业项目

对此,王新法既喜又忧。他喜的是通过前期的实干与吆喝,终于引来了常德市最大的一只金凤凰,而且这只金凤凰是来搞旅游开发的,至少切合了他的初衷,特别是这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易地搬迁和迁坟平坟,这又与他的殡葬改革不谋而合了。他忧的是这只金凤凰,毕竟是大企业,是企业就会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随之而来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这对他的“四个三年规划”也会是个不小的挑战。薛家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怎样维护易地搬迁村民的利益?一开始,王新法对这经投公司是存有质疑的。但不管怎样说,政府看好这个项目,薛家也需要一个像样的项目了,说不定这个项目,的确可以为薛家村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哩!一想到此,王新法心里便开始舒展起来,所以当村支两委和经投旗下的项目部,将一句“请名誉村长王新法担任‘十八湾旅游度假村’迁坟平坟副指挥长”的口头任命撂在他肩上时,王新法啥也没说,就撸起袖子干了起来。

从动员到迁坟平坟王新法总是一马当先,带领乡亲们仅用了19天,就平掉了202座坟,挖出了71具遗骸,而且,还力排众议,对祖宗留下的多处明清古墓,实行了有效保护。薛家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这里,重点只讲关于文物保护和71具棺木制作的过程。

当时,为配合市经建投公司圈定的景区建设项目,对散落在田间地头的273座坟墓,需要进行平整或迁葬。村民们对挖祖坟非常的忌讳,为此,村支两委伤透了脑筋,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移到了副指挥长王新法身上。王新法此时也别无他法,更没有退路,于是亲自组阁,在新的“根据地”安家片成立了起坟组。他不光只要求选配男劳力参加,而且还别出心裁地提出:起坟组里必须要有女人参加,而且多多益善。刚开始,大家都有顾虑,可是在他的一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的灌输下,最后这起坟组里的男女比例不仅各半,而且巾帼不让须眉。这大半的工作,妇女们做得比男人们更加有声有色。比如,老一代女支书王承梅,军人团队骨干曾德美,蜂蜜妹子沙孝任,村民邓仕凤和唐植英等,她们在刨坟、开棺、捡尸骨盛装遗骸等方面,做得滴水不漏,比起那些三大五粗的男人们强多了。

在涉及后坪一处称做“乾隆侍卫墓”的拆迁问题上,王新法与大家,尤其是经建投公司存在严重分歧,但他毫不含糊,坚持己见,坚决要求保留下来了。没过几天,还特意请来了石门县博物馆馆长龙西斌,进行了现场考察,大体上认定了这处古墓葬群,认定了它对于薛家村的历史文化传承存在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最使人难忘的是,王新法邀请专家来薛家村考察古墓群的当晚,还特意将龙西斌带到了他的住处,从床底下取出六粒纽扣和六个瓷碗,展现在几个考古行家面前,请求鉴定。当即,龙西斌和两个考古学生,就对这两样宝贝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这些纽扣为明代的贝类制品,瓷碗则系清代留传下来的半皇室珍品。想当初,王新法在起坟过程中,每当发现有什么瓷瓶、瓷碗、铜钱和纽扣什么东西时,他总是小心翼翼,爱不释手。当时,大家还以为他可能真是看上这些宝贝了,可能想据为己有。这次,亲眼所见,他原来是另有打算的。为了保护这些疑似的文物,他宁愿背着怀疑的包袱,更不怕鬼怪缠身,竟然放在了自己的床底下保护了起来。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鉴定真伪,上交馆藏。

王新法带领起坟组平掉该平的坟墓之后,就只离经投规划开工建设的约定的工期不足半个月的时间了。而当时,还有71具遗骸等待上山安葬。这些坟冢,可都是村民们的先人呀!即便是提倡殡葬改革,也无论如何要为这71个亡人,做个体面的衣棺才行。可当时村里村外,当时几乎找不到在家的木匠,后来找到一个邻村的,又嫌工钱太低,还嫌做棺材晦气,不愿干。

一天,安沟片的村民简发成,主动找到王新法说:“我虽有几年不做木工活了,但老底子还在,若看得起,我就来做,给不给工钱无所谓。”此时,站在一旁发楞的贺顺勇不由得松了口气,也赶忙推荐到:“他才是个藏而不露的老木匠哩!”。听到这里。王新法赶忙上前,一把握住简发成的手说:“木匠兄弟,这任务就交给你了,必须赶在择定的安葬日前完成,有信心吧!”“有”,简发成连忙回答。

接下来,简发成不信迷信也不信邪,将施工点就放在自己家里,使出精湛技艺,不分白昼,日夜赶工,以一天打制6口薄棺木的速度,只用了十二天半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棺木制作的任务!既解了王新法的燃眉之急,又主动亮出自已多年的看家本领。以致后来,简发成便成了王新法身边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也从此,他这“木匠兄弟”的绰号,便在薛家村传开了。

这个故事还没结尾,简发成的媳妇唐植英,不仅人生得好,而且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茶饭,重活脏活样样能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积极支撑“木匠兄弟”义务投工投劳,而且她自己也主动加入到了支持和响应“名誉村长”的扶贫队伍中,2016年7月,她还代表安家村民,将军人团队代表王新法和“谢参谋”请进了家门,常驻安家片定点扶贫。鉴此,这一年,南北镇政府授予了她“最美媳妇”殊荣。需要狗尾续貂的是,据说她还身怀一招祖传绝技。只要她走到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冬天除外),嘴里吆喝几声诅咒几声,只需一忽儿功夫,就能捕捉到一至两条毒蛇煲汤。在王新法生前,她曾想表演一番,但被王新法和“谢参谋”给拦住了。因为王新法认为,这样做,一则是显得太过江湖气,二则是涉嫌破坏生态环境,于是只好作罢了。

 

如今的薛家村,无论是谁,只要你一提起生态殡葬,几乎没有谁会反对,没有谁会不认同。

 

 

解产业之忧

 

白云奉献给蓝天

小溪奉献给大海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

我的薛家村?

 

与薛家村仅两山之隔的黑土岩村,海拔相对较高,地势相对平阔,日照时间也相对较长,适合大面积栽种烟叶。多年前,湖南中烟公司就将该村纳入了烟叶种植基地,在湖南中烟常德公司定向扶农和定点收购政策下,南北镇政府和黑土岩村号召村民集约用地,将山岗荒坡悉数开垦出来,大面积地栽种了烟叶,目前号称有万亩烟田。有了这样一个脱贫支柱产业,又有湖南少有的这样一个产业集团“兜底”,黑土岩何愁不富,自然也就成为了南北镇里的脱贫致富明星村。该村的村民不仅早早脱贫,经济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多数家庭不仅新建了小洋楼,相当部分家里还购置了小汽车,个别的家里还搞起了家庭农庄。鉴此,南北镇政府根据国家民政政策,打破常规,将依惯例本该建在集镇的敬老院选择建在了经济条件较好的黑土岩。王新法自打2013年底来薛家村驻村扶贫后,每逢中秋、春节,都会来敬老院慰问,并陪老人们过节。对此,他是看得很真切的,也难免有时会浮想联翩。

浅层面来看,黑土岩与薛家村只隔了两座大山,又同属于一个乡镇,相互借鉴学习理所当然。可正是因为这两座大山之隔,使得这两个村落,不仅只存在土壤和气候上的差异,而且还存在着交通与人文环境上的迥异。说白了,就是薛家村要较黑土岩村更加保守落后些。而黑土岩村要比薛家村略显入世开放些。兴许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方使得薛家的风土人情要比黑土岩显得更加原始和古朴。或说更具旅游开发价值,将来的可塑性似乎更强。

这也可从王新法前期制订的“四个三年规划”和“三色产业”构想中觅见其踪。可问题明摆在眼前,陷在夹皮沟里的薛家村,烟田面积只有区区几十亩,所以不可能拥有像黑土岩那样的地位优势和“兜底”产业,也不适宜于像黑土岩那样,大面积地开垦和推广栽种烟叶。可以救药的是,好在几十年前的薛家村,经历了砍伐森林、大炼钢铁的闹腾后,在不少山腰、山背和陡坡上种下了七八百亩茶叶。包产到户后,这些茶园便成为村民们一份赖以养家糊口的看家本钱。

但几十年来,村民们大多跟随大流,安贫乐道、墨守成规,至于如何扩展茶园、如何进行土壤改良、如何培育和引进新育品种、如何改善生产加工条件、如何创立薛家的品牌、如何建立外向型的销售渠道、如何另辟蹊径发展有产品附加值的产业类型?几乎没有人想过。照此以往,薛家村很快就会像某些地方的茶农一样,陷入死胡同,走向下坡路。为了做大做强薛家村的茶业,把薛家的茶叶变成黄金叶和摇钱树,使它真正成为薛家村的支柱产业。同时挖潜补缺,着力培植新型产业,王新法对此又进行了一番深度思考,并迈出坚实的步伐。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