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利剑 > 时代警魂

我与戴民的文缘

来源:《东方利剑》 作者:李动

  不久前,微信上又见到戴民的文字,非常亲切。他写的散文《退休》,阅读量达2.5万次,远远超出了《警界散文》的点击量,不由得想起当年与戴兄一段文字交往的情缘。

  1991年冬天,我刚调至《人民警察》杂志社不久,有次参加报社通讯员会议,与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局长助理戴民相识,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说不满足于写豆腐块似的新闻稿,许多精彩大案无法容纳,我便向他约稿。戴民一听是市局办的《人民警察》杂志,兴趣大增。

  那时《人民警察》办得非常红火,每期发行几十万份,每个书报亭都有销售,每到月底书贩们纷纷骑自行车来社里取杂志。那时没有电脑和传真,戴民在严寒的冬天,骑两轮摩托,膝盖上戴着护套,风尘仆仆地从老闵行土路上飞驶而来,送上热气腾腾的稿件,我马上编发。

  一般写新闻的人,没有读过大量文学作品且多年练笔,突然让他写纪实文学,实在是勉为其难。大多数作者都是靠精彩的故事抛料,文字枯燥,而戴民写的东西,不但善于讲故事,还注重捕捉细节,且文采斐然,可谓是出手不凡。那时都是手写,抄写在方格子文稿纸上,叫“爬格子”。戴民一手楷书写得漂亮潇洒,字如其人,人也英武潇洒。发现了一位公安自己的实力作者,我喜不自禁,主编老周见警营里冒出来的秀才也眉开眼笑。

  当责任编辑时,最头痛的是头条文章。头条文章要求甚高,需题材重大、故事精彩、文字生动,还要有思想性。老编辑都是请地方上的实力派作家担纲采写。我找了几个选题都不满意,最后发现刑警大追捕的题材贴近公安现实,是热点,也是个难点。请作家写需要大量采访,且需熟悉刑警,时间来不及,我大胆地请戴民出山。戴民听说是写头条文章,虽时间紧张,但他没有犹豫,勇挑重担。不足的是戴民负责破案,仅有闵行分局的材料显然不够,于是,我先采访了好几个分局的刑队,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后,请戴民突击写稿。为了赶时间,我们商定,晚上到我家来写稿。

  入夜,戴民骑着摩托车赶到华亭宾馆附近我当年新婚住的小屋内,我泡上新茶,戴民点上烟,我先讲了一下采访的情况,并告知写作要求。然后,戴民开始熟悉材料,我陪到深夜12点,已是头昏脑涨,云里雾里,便呼呼睡了过去。等半夜醒来,见他一手捏着香烟,一手秉笔疾书。

  我赶紧起来给他添水,劝他说:“稍微休息一下。”

  他正写到兴头上,头也不抬:“没问题,阿拉搞案子经常通宵。”

  翌晨,等我醒来,已是晨雾微茫,戴民爬格子已近尾声。等我洗漱毕,一篇名为《大追捕,刑警的潇洒和无奈》的文章大功告成。我们在弄堂口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各奔东西。他赶回去破案,我赶到绍兴路编辑部发稿。杂志其他的“菜”都做好了,就等头条主食下锅了。老周开始对戴民写稿也没有把握,抱着试试的心理冒了一次险,没想到戴民不负厚望,老周连连赞叹:“好稿!好稿!不但故事鲜活精彩,文笔生动,且富有思辨色彩。”

  从此,戴民被列为骨干作者,是编辑部重点约稿的对象。那时没有高架,也没有小车,为了去闵行约稿,我一大早出门,坐上4元钱中巴。车主为了做生意,不断地停车招手拉客,我屁颠屁颠地坐了两个多小时车赶到闵行,刚走进戴民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他接到电话,神色顿时严峻起来。放下电话,他摇头叹气地对我说:“发生凶杀大案了,我必须去现场。”

  身为刑警头儿的戴民,开车把我扔在他家里,取出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说:“你先看书,等我布置好再来接你。”说罢,匆匆赶去破案。我坐在他家的沙发上枯坐读书,饥肠辘辘,直到暮云四合,他才风风火火地赶回来,内疚地说:“人命关天,今天只好委屈你了。”

  我非常理解他的苦衷,劝慰他说:“破案是刑警的天职,兄弟当然理解,我回去了,你抓紧去忙吧。”

  戴民眼睛一瞪,不容置疑地说:“不吃饭怎么行?”

  他拉我来到一家小饭馆,匆匆扒完饭,送我到中巴汽车站,抱歉地说:“对不起,不能送你回去了。”

  我上了中巴,挥手说:“兄弟间不客气。”

  戴民站在马路旁挥手致意,直到中巴消失在黑幕里。

  听说戴民麾下的一位老刑警积劳成疾,病危住院,戴民陪了几夜,并安排其他队员陪夜;因其女儿尚小,戴民又率先捐款1000元,在他的感召下,队员们纷纷捐款,感动得警嫂泪水涟涟。我为戴民如此体悯部下而动情,请他写篇报告文学。戴民没有写自己如何关爱部下,而是以老刑警与刑侦队长对话的角度切入,写得情真意切,又有自己的独特思考。编了几十年纪实杂志,我感悟出文学作品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故事精彩,能吸引人,但许多作品是见案不见人;第二种境界是人物鲜活、细节生动、能感动人,但许多作品缺乏思辨深度;第三种境界是有哲理思辨,能启迪人。戴民这篇报告文学已达第三种境界,可谓是篇难得的佳作。

  上海影城刚竣工,听说圣诞节放通宵电影,均是进口大片。我花了100元托长宁分局的朋友买了两张票,那时工资才42元,100元可谓是奢侈消费,为了感谢戴民兄赐稿支持,我也豁出去了。圣诞之夜,打电话请戴民吃四道精神大餐,他一听大喜,马上赶来。

  第一部电影是《闻香识女人》,故事精彩,帕西诺演的军人,令人拍案叫绝,堪称经典。我看到半夜呼呼大睡,醒来见戴民聚精会神,目不转睛。我醒过来看,又昏昏睡去,第二天清晨,电影剧终,戴民眼里布满了血丝从电影院走出来,我俩到马路边买了两副大饼油条,各自赶去上班。

  我俩都是属狗的,转眼都年至花甲,告老回家。回过头来看,我发现凡是爱读书的警察,做事特别有人文情怀。从戴民的文字里可以看出,他办案与其他刑警不同,别人审讯不出穷凶极恶的对象,他却能把话说到嫌疑人的心里去,最终嫌疑人服服帖帖缴械投降。

  我问戴民:“你有何诀窍?”

  他颇有感悟地说:“不能靠板着脸训斥,盲目乱审,要了解嫌疑人的心理,只要抓准了他的心态,点到穴位,且以平等的态度对话,他才会服气认罪。”诚哉斯言!警察是个铁血的职业,更需要文学的滋润。戴民不仅是个武将,更是一位儒将。

  戴民办了那么多大案,又担任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长十年之久,负责上海滩复杂而又要求甚高的社会治安,他凭着智慧和激情,率领麾下将上海滩的社会治安秩序管理得井井有条,且没有出过大的岔子,委实不易,劳苦功高。

  戴民出任市局治安总队总队长后,整天忙于工作,彼此疏于联系。有天他突然来电,请我赴宴。赶去一看,余秋雨教授也在座。余教授听说戴民读了那么多书颇感惊讶,好奇地问他:“你工作这么忙,是怎么读书的?”戴民说:“每天不管睡得多晚,总习惯翻几页书。”余教授说:“大都市的警察头儿,都应像你一样的是个儒将。”

  听他说在位期间,没有休息天,每个周末都忙于开各种会议,现在终于解甲归田,可以安心休息了。退休生活可谓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我上门拜访戴民时,见他正在读刘亚洲和余秋雨的书。古人云:取法其上,尽得其中;取法其中,尽得其下。读经典作品才能写出好作品。望戴民梳理一下满腹的精彩故事,挖掘人性,感悟思考,梅开二度,让自己真正的公安文学力作横空出世。

  上海市公安局第三看守所民警季晓萍从一名初入职场的新警,成长为管理100多名“涉艾”对象的中队长,其间,他经历过对艾滋病毒的恐惧,也经历过深恐祸及自身及家人的忧虑,最终克服了心理障碍,寓人道救助于严格管理之中,矫治着那些迷失的灵魂,唤醒那些在罪恶中堕落的心。


 

如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方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