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 主办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法治文艺专业委员会 协办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评述漫谈

“公安小说创作刍议”专栏 (十)

来源:中国宪法传播网 作者:张策

  作者简介:张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曾任中国作协第七、八、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联第十届全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公安文学的创作、评论与组织工作。

 

  展望与期待

              ——公安小说创作刍议之十

  我写这组系列文章,有一个梳理思路和收集资料、构思框架、动笔写作的时间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安作家们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前行的脚步。

  在这期间,吕铮的长篇小说新作《打击队》在《人民文学》发表,库玉祥出版了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弹壳》。张蓉的中篇小说《弃职者》在《大家》发表,《木城图记》则刊载于《啄木鸟》杂志,这是她的《福州路一百八十五号》的两篇姊妹篇。李春良的长篇大作《玛珥湖》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作品研讨会,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初曰春的《一号战车》在他的家乡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刘庆玉的长篇小说《古镇名探》获得景德镇文学奖一等奖。陕西公安老作家郭群潜心创作的新作《上爷台》正式出版,河南公安作家李晓燕的长篇新作《看不见的爱人》同时问世,这两位都沉寂多年,但锋芒不减。而近期,后积薄发的天津公安作家穆继文在连续发表几篇中篇小说之后,又推出了长篇力作《悬案》……同时,在这支队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优秀公安小说作家的崛起:北京市的洛风(王陆陆)、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王娟、吉林省吉林市的戎禹、河南省郑州市的张建芳、安徽省淮南市的米可、浙江省舟山市的支奕……这个名单我们还可以拉得更长。

  这显然是一种令我们欣慰的发展态势。

  对公安文学的创作动态走向,特别是公安题材小说的创作态势,实在不是我几篇文章所能概括的。我写这几篇东西,也只是希望能发出一家之言,期盼更多方家加入进来,关注公安题材小说的创作。因为公安题材小说虽然看上去只是职业文学的一种,但它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却远非一般职业文学的概念所能概括。它能够触及的社会层面之丰富,能够探寻的人性隐秘之深入,能够展现的历史动荡之广阔,能够运用的文学手法之多样,都使我们不能不重视它的发展。回望我的这几篇拙作,不免觉出视野的狭窄和笔力的羸弱,特别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例如说,对于总体创作状态一直旺盛的公安题材小小说(或称微型小说),我就鲜有提及,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事情。

  由于公安工作的艰巨繁重,公安作家们的创作受到很大的时间限制,这在客观上却造成了小小说的兴盛发展。而在实践中,公安作家们并不因小小说的“短平快”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以难能可贵的认真精神在小小说的领域里同样探索着艺术的真谛,创作出了许多精品。如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的宗利华、河北省大城县公安局的崔楸立,都是小小说创作的高手。宗利华还曾获得中国小小说领域的最高奖项“金麻雀奖”。近年来,一大批小小说作家在公安队伍中陆续涌现,并活跃在创作舞台上,如重庆市公安局的程华、湖南省公安厅的李零、广东省东莞市公安局的朱万能、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的袁杰,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公安报》的文艺副刊《剑兰》,一直是公安题材小小说创作的主阵地,多年来为扶植小小说创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小小说的优势在于简洁、精悍、生动,这在公安文学创作中尤显突出,不仅是公安文学艺术形式中重要的一支,也体现出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的活力。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文学公众号上,小小说也大受青睐,许多基层文学爱好者,就是从小小说的尝试上开始走上公安文学创作之路。如果说,在公安文学领域,长篇小说是参天大树,中短篇小说是茂密的丛林,那么小小说也许就是遍地的野花,它们以独特而朴素的美丽装点着公安文学的大地。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在公安题材小小说的创作中,有不少作家在积极地探索、尝试,努力推陈出新。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民警张超山的小小说,最短的只有二十几个字,可谓“小”到极致,但寓意深刻,构思巧妙,颇有先锋派文学的韵味。说到先锋派文学,很多人大概以为与以现实主义为旗帜的公安题材无涉,但其实不然。同为珠海市公安局民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牛筱刚(唯阿),却是一位优秀的先锋文学作家。评论界对他的评价颇高:“基于根深蒂固的旧学修养与宽广而独立的文化视野使他的小说深具小说大家之风范,被公认为中国七零后先锋小说家中杰出代表”。一位公安作家致力于创作先锋文学,从意义上说,与公安作家写社会题材作品无异,体现出的是公安作家的眼界、胸怀与文学素养。

  还有很多课题可以深入探讨,但于我来说实在力有不逮。如公安题材儿童文学的创作,我们只介绍到了韩青辰的作品,其实从公安题材小说创作整体看,儿童文学虽然不是主流,但绝不是可以轻视的重要组成。很多优秀的公安作家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向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转向,尝试了公安题材与儿童文学的融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除韩青辰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亳州市公安局的杨永超(杨老黑)的儿童侦探小说创作,也是具有良好社会影响、深受青少年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品。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的戴存伟,也创作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而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的张建芳,其长篇小说《救赎》,更是直接选择了以青少年法治教育为题材,在公安题材小说中可说独树一帜。

  总而言之,仅靠我的几篇拙文,实难概括公安题材小说创作近年来的成就与发展,也难以展现全体公安作家、特别是公安题材小说作家的风采,不能全面概括出他们的风格特征和创作思路。而且,公安文学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断地变化着、进步着。它的进步与公安工作的发展同步,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前行同步。这样的发展,其丰富而壮观的前景实在难以用几篇文章便可概括和预见。

  回顾我的这几篇拙文,感觉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略做总结,也可以大胆地做出某些粗浅判断。至于是否准确,期望有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填补和纠正我因才疏学浅而产生的疏漏和错误。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安题材小说总体上仍将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坚持以忠诚为共同的思想核心和创作主题,以公安英雄(不仅限于公安英雄)为主要人物塑造。这当然是由公安工作本身的性质内容所决定的,也是公安题材小说所承载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所决定的。但这样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图解或宣传,而更加会以文学的形式所展现和表达出来,以更生动、更准确也更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风格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这样的主题,越来越会成为公安作家们的一种集体自觉。由感受而感动,由感动而生出创作欲望,由创作而抒发情感,是公安作家们的共同的思想发展变化脉络。正如评论界给予公安作家吕铮的评价所言:“一手拿枪,一手拿笔,这种扎根于生活深处的状态,使得吕铮基于丰盈的生活积累和超凡的艺术想象,写出了一系列警务题材的小说与影视作品。他的小说既有起伏跌荡的引人故事,也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内蕴;由笔下的各类警察人物形象,既写出了当下社会的情感,也写出了这个时代的脊梁”。这样的评论,也可以视为对全体公安作家的评价,明确指出了他们创作的目的性和推动力所在。在未来的时间里,他们仍将以这样的状态而写作,他们源发于自身生活体验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灵感,会越来越明确地张扬起现实主义的旗帜,超越职业文学本身的某种局限,而成为社会整体状态的剖解和表述。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安题材小说将在其艺术性上不断有所探索,有所突破,越来越多的艺术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将出现在公安题材小说的创作中,使之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状态。多年前,我曾给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葛波的小说写过一篇评论,当时我为葛波小说里表现出的难得的幽默感,和她塑造的90年代青年民警形象而感欣喜。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公安题材小说创作的艺术路径还十分狭窄,简单而直线的表达,粗糙而俭朴的文字,脸谱化、图解式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葛波的创作,在当时称得上是一种突破。而如今,公安题材小说创作不断汲取了更多文学艺术上的营养,既自觉传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注重对世界文学优秀传统的学习和借鉴。更多作家开始尝试借鉴更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开始逐步确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始在激情澎湃的创作冲动中学会冷静而精准地进行独特的艺术表达。从目前看,不少公安作家的个人风格已经确立且非常鲜明,如吕铮、李晓重、程琳、刘少一、张暄、张蓉、龚桂华……等,他们的创作风格已经完全个人化。这种发展趋势将长期持续发展,公安题材小说将不断推出优秀而富于个性的作品。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安题材小说的视野将更加开阔,公安职业的特殊性将与中国社会的丰富多彩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形成一种创作的自觉。越来越多的作家可能跳出公安题材的限制,而向更广阔的天地投去关注的目光。他们会运用他们在职业中培养出来的独到的观察力观察这个世界,观察这个社会,并且对人性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他们的价值观和他们的责任意识仍然是属于公安的,仍然带着公安作家的警觉的视角。而更多如《春柳湖》《轻纺城》《红土地》《玛珥湖》这样的作品将会出现,它们将为公安题材小说创作提供出更丰富多彩、外延更广泛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公安作家们作品的地域性特征也将更加明显,地域将成为他们创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和内容。这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公安作家们对生活的更深介入和更深认识,是他们作为作家身份而存在的价值体现。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安题材小说将更加主动、更加活跃地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巨阵之中,并且逐渐成为最有活力、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支。就文本而言,除了保留题材本身的公安特征外,在作品主题、艺术追求、时代特性、人物塑造和剖析上,都将和其它题材日趋接近,甚至融为一体,在艺术水准上不分伯仲。早期公安题材小说留给读者的粗制滥造、艺术性低劣印象已经被进步的事实所粉碎,公安题材小说等同于粗俗、庸俗、低俗的时代已经一去而不返。

  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文学的进步,更是公安事业的进步。作为公安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安题材小说的成长进步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一个可供洞察的窗口。从这个层面说,公安题材小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公安,而更在社会。

  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公安题材小说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认识这些不足,则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克服缺点,发扬长处,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始终是公安文学进步所需要的。

  从创作主题上看,虽然“忠诚与英雄”的主题已经得到共识,但在实际创作中,受环境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一些作家仍然过于沉迷于情节元素的设置,注意力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偏重于惊险、复杂甚至阴暗的情节安排,而客观上削弱了作品中心思想的表达,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另外的方面。这个问题在侦探推理小说的创作中尤为明显。其实优秀的侦探推理小说,无论国内国外的作品,凡成功者也都胜在人物的塑造和正义理念的表达,而不仅仅靠情节的刺激和离奇。情节永远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的。当下还有一种风气值得警惕,即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以“塑造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为借口,有意突出人物身上的所谓缺点和失误。英雄当然不是完人,更不是凭空出现的“超人”,英雄也确实会有缺点,会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失误甚至失败,但在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这一方面,表现到怎样的程度,是作家们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从艺术层面看,虽然公安题材小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但从创作队伍整体来看,创作质量和艺术水准仍然呈现金字塔的状态。虽然说,这种状态某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但我们看到的是,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数量仍然较少,而简单、粗糙、俗套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有相当多的作家还在凭着热情盲目地写作,而忽略了对文学艺术规律的学习和钻研,忽略了对中外文学优秀作品的借鉴和吸收。甚至有个别同志,还乐观地沉醉于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技巧的研究。这种故步自封的心理状态,终将使自己的作品停滞在一个水平上而不能进步或进步迟缓。

  从组织层面看,虽然文学创作属于个人行为,但有序的引导和组织仍然是必要的。对于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的公安机关来说,文学创作的组织工作尤显重要。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创作环境艰难的公安作家来说,更加必要而珍贵。全国公安文联成立之后,在部宣传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曾经开展过多次大规模的文学创作培训,从之后看效果明显,大大推动了公安文学,特别是公安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和提高。但这种培训工作客观上存在很多限制和困难,而更多灵活形式的培训和引导尚未有效开展,更多基层文学爱好者处于艰难的摸索之中。在当前的形势下,还存在一种重纪实文学轻小说创作的倾向,也值得我们注意。

  公安作家队伍,是一支从公安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队伍,大多数人来自各个警种,来自基层。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感悟,激发出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冲动,进而走上创作道路,几乎是每一名公安作家走过的必由之路。因此,他们有着强烈的爱憎,有着坚定的价值体系,但不可否认,他们对于文学素养的学习和培养多少会有些欠缺,对自己的创作缺乏清醒的认知。这也是公安文学存在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源。坦白说,让公安作家像专业作家那样去读书思考,去潜心创作,也并不现实。一位基层公安作家曾经说过:“我的办公桌上放着我的手枪,我的茶几上还放着一支微型冲锋枪。窗外警笛呼啸,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写我的作品。”诚然,这位同志的工作环境有着极端的特殊性,但他的话仍然代表了大多数公安作家的处境。这样的创作值得我们尊敬,在这样的环境中构思和创作出的作品,也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我们仍需要强调学习,强调提升公安文学的创作水平。这是公安文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此,也呼吁各级公安机关给予公安作家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好的创作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公安文学并不仅仅是公安作家个人的创造和成绩,它更体现着公安队伍的文化内涵,体现着公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回首过去,我们充满自豪和自信;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公安文学,特别是公安题材小说创作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也是一条洒满公安作家汗水的道路。在今天这个时代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我们简要预测了公安题材小说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预测不一定准确,也存在着个人观点上的狭窄和短视,但我们基本可以判定几点:一、公安题材小说必将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继续前行,并在艺术水准上不断提升,不断涌现出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二、公安题材小说的视野必将更加宽阔,更加突出其社会意义、地域特征和历史纵深感;三、公安题材小说的作家个人风格必将更突出、更鲜明,更能反映出作家的独特思考;四、公安题材小说将在网络上呈现更加活跃更加成熟的状态,引领网络侦探推理类型小说的潮流。上述几点,我们完全可以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衷心希望广大的公安作家和公安文学爱好者,努力学习,潜心创作,为公安文学事业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编辑:刘娜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  京ICP备13023173--1号